花卉百科園 > 養花 > 植物知識
導航

地黃的食療或藥用價值

來源:花卉百科園 1.64W 次
地黃的食療或藥用價值
地黃已成爲中國重要的創匯產品之一,產品遠銷港澳、東南亞及日本等國。

藥用價值
來源:玄蔘科植物地黃 的新鮮或乾燥塊根。秋季採挖,除去蘆頭、鬚根及泥沙,鮮用;或將地黃緩緩烘焙至約八成幹。前者習稱鮮地黃,後者習稱生地黃。
炮製:(熟地黃)
⑴取淨生地黃,照酒燉法燉至酒吸盡,取出,晾曬至外皮黏液稍干時,切厚片或塊,乾燥,即得。每100kg生地黃,用黃酒30~50kg。
⑵取淨生地黃,照蒸法蒸至黑潤,取出,曬至約八成干時,切厚片或塊,乾燥,即得。
性味:鮮地黃:甘、苦,寒。生地黃:甘,寒。熟地黃:甘,微溫。
歸經:歸心、肝、腎經。

功能主治
地黃性涼,味甘苦,具有滋陰補腎、養血補血、涼血的功效。凡陰虛血虛腎虛者食之,頗有益處。此外,地黃有強心利尿、解熱消炎、促進血液凝固和降低血糖的作用。
鮮地黃:清熱生津,涼血,止血。用於熱病傷陰,舌絳煩渴,發斑發疹,吐血,衄血,咽喉腫痛。
生地黃:清熱涼血,養陰,生津。用於熱病舌絳煩渴,陰虛內熱,骨蒸勞熱,內熱消渴,吐血,衄血,發斑發疹。
熟地黃:滋陰補血,益精填髓。用於肝腎陰虛,腰膝痠軟,骨蒸潮熱,盜汗遺精,內熱消渴,血虛萎黃,心悸怔忡,月經不調,崩漏下血,眩暈,耳鳴,鬚髮早白。
用法用量:鮮地黃:12~30g。生地黃、熟地黃:9~15g。
貯藏:鮮地黃埋在砂土中,防凍;生地黃置通風乾燥處,防黴、防蛀。

常用配方
⑴治傷寒及溫病應發汗而不汗之內畜血者,及鼻衄吐血不盡,內餘瘀血,面黃,大便黑,消瘀血:犀角一兩,生地黃八兩,芍藥三兩,牡丹皮二兩。右四味細切,以水九升,煮取三升,分三服。(《千金方》犀角地黃湯)
⑵治暑溫脈虛夜寐不安,煩渴舌赤,時有嚴語,目常開不閉,或喜切不開:犀角三錢,生地五錢,元參三錢,竹葉心一錢,麥冬三錢,丹蔘二錢,黃連一錢五分,銀花三錢,連翹二錢(連心用)。水八杯,煮取三杯,日三服。舌白滑者,不可與也。(《溫病條辨》清營湯)
⑶治陽乘於陰,以致吐血、衄血:生荷葉、生艾葉、生柏葉、生地黃各等分。上研,丸雞子大。每服一丸,水煎服。(《婦人良方》四生丸)
⑷治吐血經日:生地黃汁一升,川大黃一兩(銼碎,微炒末)。上藥相和,煎至半升,分爲二服,溫溫食後服。(《聖惠方》)
⑸治肺損吐血不止:生地黃八兩(研取汁),鹿角膠一兩(炙燥,研爲末)。上二味,先以童子小便五合,於銅器中煎,次下地黃汁及膠末,打令勻,煎令熔,十沸後,分作三服。(《聖濟總錄》地黃飲)
⑹補虛除熱,去癰癤痔疾:生地黃隨多少,三搗三壓,取汁令盡,銅器中湯上煮,勿蓋,令泄氣,得減半,出之,布絞去粗碎結濁滓穢,更煎之令如餳,酒服如彈丸許,日三。(《千金方》地黃煎)
⑺治勞瘦骨蒸,日晚寒熱,咳嗽唾血:生地黃汁二合。煮白粥,臨熟人地黃汁攪令勻,空心食之。(《食醫心鏡》)
⑻治產後崩中,下血不止,心神煩亂:生地黃汁半小盞,益母草計半小盞。上藥,入酒一小盞相和,煎三、五沸,分爲三服,頻頻服之。(《聖惠方》地黃酒)
⑼治消渴:生地黃三斤(細切),生薑半斤(細切),生麥門冬二斤(去心)。上三味一處於石臼內搗爛,生布絞取自然計,慢火熬,稀稠得所,以磁盒貯,每服一匙,用溫湯化下,不拘時。(《聖濟總錄》地黃煎)
⑽治墜馬傷折手足,痛甚:生地黃一斤,生薑四兩。搗細末,入糟一斤同炒勻,乘熱以布裹罨傷處,冷即易之,先能止痛,後整骨。(《夷堅志》)

藥理作用
⑴降血糖:懷慶地黃的有效部分(R-BP-F)腹腔注射,對四氧嘧啶所致小鼠實驗性糖尿病有降低血糖作用.
⑵止血:生地、熟地煎劑、生地炭、熟地炭灌胃, 對小鼠均可縮短血液凝固時間(毛細管法).
⑶抗彌散性血管內凝血:地黃70%甲醇提取物抑制ADP引起的大鼠血小板聚集,並有抗凝血酶作用, 對內毒素引起的大鼠瀰漫性血管內凝血有對抗作用.
另外尚有抗炎免疫、抗肝損害等作用.
⑷治療肝炎:臨牀報道地黃和甘草合用,無論是肌注或口服對傳染性肝炎都有一定作用,促進肝功能恢復,尤以ALT下降顯著且無局部及全身不良反應。
⑸治療白喉:以生地黃爲主,配合連翹、黃芩、麥冬、玄蔘的抗白喉合劑,服用後多在4天內退熱,假膜消失,咽痛好轉。

顯微鑑別
鮮地黃橫切面木栓層爲數層細胞。皮層薄壁細胞排列疏鬆;散有較多分泌細胞,含橘黃色油滴;偶有石細胞。韌皮部較寬,分泌細胞較少。形成層成環。木質部射線寬廣;導管稀疏,放射狀排列。
生地黃粉末深棕色,木栓細胞淡棕色,斷面觀類長方形,排列整齊。薄壁細胞類圓形,內含類圓形細胞核。分泌細胞形狀與一般薄壁細胞相似,內含橙黃色或橘黃色油滴物。具緣紋孔及網紋導管直徑約至92微米。

理化鑑別
生地黃取本品2克,加甲醇20毫升,置於水浴上加熱迴流1小時,放冷,濾過,濾液回收甲醇至5毫升,作爲供試品溶液。另取梓醇對照品,加甲醇配製成每毫升含0.5毫克的溶液,作爲對照品溶液。照薄層色譜法實驗,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5微升,分別點於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,以氯仿-甲醇-水(14:6:1)爲展開劑,展開,取出,晾乾,噴以茴香醛試液,105攝氏度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。供試品色譜中,再對照品色譜相應位置上,顯相同顏色的斑點。
熟地黃取本品粉末1克,加乙醇10毫升,浸泡24小時,濾過,濾液作爲供試品溶液。另取5-羥甲基糠醛對照品,加乙醇製成每毫升含0.5毫克的溶液,作爲對照品溶液。吸取供試品溶液10微升、對照品溶液5微升,分別點於同一硅膠GF254薄層板上,以石油醚-乙酸乙酯爲展開劑,展開,取出,晾乾,置紫外燈下檢視。供試品色譜中,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,顯相同顏色的斑點。

用藥禁忌
1、脾胃有溼邪及陽虛者忌服。
2、《雷公炮炙論》:勿令犯銅鐵器,令人腎消,並白髭發、損榮衛也。
3、《藥性論》:忌三白。
4、《品彙精要》:忌蘿蔔、蔥白、韭白、薤白。

食用價值
將地黃作爲食品,在民間已有悠久歷史。早在一千多年前,中原地黃產區羣衆就將地黃“醃製成鹹菜,泡酒、泡茶而食之。”至今人們仍把地黃切絲涼拌,煮粥而食。
宜忌人羣
宜食:陰虛發熱、口乾渴、陰傷便祕、腎陰不足、虛火上火之咽喉幹痛、溼疹、神經性皮炎以及婦女月經不調、血崩、胎動不安等病症患者適宜食用。
忌食:脾虛腹瀉、胃虛食少者不適宜食用。同時,地黃不宜與薤白、韭白、蘿蔔、蔥白一起食用,以及在煎服時不宜用銅鐵器皿

藥膳製作
1、熟地黨蔘燉鮑魚
配方:熟地10克,黨蔘12克,鮑魚50克,菜膽100克,雞湯100毫升,鹽5克,味精3克。
製作:
1、熟地洗淨切薄片;黨蔘切段,鮑魚切薄片。菜膽洗淨,切5裏面長的節。
2、把熟地、黨蔘、鮑魚、菜膽、鹽、味精、放入燉鍋內,加入雞湯,用武火燒沸,文火燉煮25分鐘即成。
功效:滋陰補血。
茯苓熟地燉烏雞茯苓熟地燉烏雞
配方:茯苓20克,熟地20克,山藥20克,山茱萸15克,牡丹皮9克,澤瀉15克,知母15克,黃柏15克,烏雞1只,料酒10克,鹽5克,味精3克,胡椒粉3克,姜5克,蔥10克,上湯2800毫升。
製作
1、將以上藥物洗淨,裝入紗布袋內,紮緊口。
2、將烏雞宰殺後,去毛樁、內臟及爪,姜拍鬆,蔥切段。
3、將藥袋、烏雞、姜、蔥、料酒放入燉鍋內,加入上湯,置武火上燒沸,再用文火燉煮35分鐘,加入鹽、味精、胡椒粉即成。
功效:滋腎陰,瀉相火,適用於不射精證。

食用方法
1.地黃飲:熟地黃15克,水煎30~60分鐘,取汁,一日內分2~3次溫服。主治腰膝痠軟、遺精崩漏、目眩耳鳴之症。
2.八珍湯:熟地黃15克,當歸、白朮各10克,茯苓、白芍藥各8克,川芎、炙甘草各5克,人蔘3克,生薑6克,大棗3克,將以上藥物一同放入砂鍋,水煎30分鐘,取汁即可。每日1劑,分2次溫服。此湯具有補益氣血的作用,主治面色蒼白、頭暈目眩、食慾減退、心悸怔忡等症。
3.首烏地黃粥:熟地黃15克,制何首烏(炮製後的何首烏)10 克,粳米100克,白糖15克,先將熟地黃、何首烏放入砂鍋中,水煎取汁,然後用藥汁熬煮粳米,出鍋前調入白糖即可。每日早晚食用。
4.三才燉雞湯:熟地黃30克,人蔘10克,天門冬20克,大棗10克,生薑2克,母雞500克,食鹽、味精各2克,蔥段、薑片各5 克,將上述藥物洗淨後一同放入雞腹中,加水燉煮,直至肉爛即可。佐餐食用。
5.熟地燉牛肉:熟地黃30克,牛肉250克,當歸15克,黃芪30克,大棗10克,白芍10克,生薑5克,料酒、醬油各6毫升,食鹽、昧精各1克。將幾味一同放入鍋中,加水燉至肉爛即可食用。
6.熟地茶:熟地黃、麥冬各10克,酸棗仁15克,遠志5克,將上述藥物研磨成粗末包入紗布中,把布包置於保溫杯內,以適量沸水沖泡,加蓋悶20分鐘,即可飲用。
7.熟地酒:熟地黃100克,胡麻仁50克,薏苡仁20克,低度白酒800毫升,將上述三味藥物研磨後包入紗布中,然後把紗布包置於玻璃瓶內,密封浸泡15日後即可。每日早晚各飲用一小杯(約10 毫升)。
地黃 食療 藥用價值 多肉植物的藥用價值
相關內容
熱門圖文
最近更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