花卉百科園 > 養花 > 植物知識
導航

錦地羅的食療或藥用價值

來源:花卉百科園 1.9W 次
錦地羅的食療或藥用價值
生藥材鑑定
乾燥全草,葉片倒卵狀匙形,黃褐色,菲薄,邊緣密生紅色腺毛,托葉流蘇狀。全部葉片重疊擠壓,呈銅錢狀或形狀不規則的扁塊,直徑約15~24毫米,厚約5~8毫米不等。底部棕褐色,有殘存黑褐色、線形的根;邊緣紅色、氈狀,摸之疏鬆;頂面枯黃色,中央殘存1~3條花莖的基部;花莖纖細,黃褐色,很少帶有花朵。氣微,味淡。以朵大、邊緣紅色、無泥屑雜質看爲佳。
錦地羅 ,種拉丁名: Drosera burmanni Vahl 。
(《生草藥性備要》)
【異名】怎地羅。一朵芙蓉花(《生草藥性備要》),落地金錢、夜落金錢(《廣州植物誌》),文錢紅(《陸川本草》),金線吊芙蓉(《南寧市藥物志》)。

藥材性狀
本品狀似一重瓣花朵,紅色,直徑1.8~2.5釐米,厚約0.6釐米。葉旋疊狀多層排列,葉片常捲縮,展開後爲倒卵狀匙形,長0.6~1釐米,薄而柔軟,黃棕色至紅棕色,邊緣密生紅色腺毛,基部漸狹;托葉膜質。中央有剪除後的花莖殘跡,且常爲葉片所遮蓋。氣微,味淡。以大朵、色紅、抖淨沙土者爲佳。 性味和功用 甘、淡,平。清熱利溼,涼血止痢。用於溼熱腹痛,痢疾,小兒疳積。常用量10~20克。
乾燥全草,葉片倒卵狀匙形,黃褐色,菲薄,邊緣密生紅色腺毛,托葉流蘇狀。全部葉片重疊擠壓,呈銅錢狀或形狀不規則的扁塊,直徑約15~24毫米,厚約5~8毫米不等。底部棕褐色,有殘存黑褐色、線形的根;邊緣紅色、氈狀,摸之疏鬆;頂面枯黃色,中央殘存1~3條花莖的基部;花莖纖細,黃褐色,很少帶有花朵。氣微,味淡。以朵大、邊緣紅色、無泥屑雜質者爲佳。 主產於廣東,廣西亦產。
性味:甘淡,涼。
①《生草藥性備要》:"味淡,性寒。"
②《陸川本草》:"淡,涼。"
③《南寧市藥物志》:"甘,平,無毒。" 該物種爲中國植物圖譜數據庫收錄的有毒植物,其毒性爲全草有毒。

藥用藥效
藥名:錦地羅
拼音:JINDILUO
來源:爲茅膏菜科植物錦地羅的去花莖的金草。
功效:清肺止咳、解毒療疳。
功用主治:治痢疾,肺熱咳嗽,咽喉碎痛,小兒疳積,耳內流膿。
《生草藥性備要》:"有紅白二種,紅治紅痢,白治白痢,煲瘦肉食湯;作茶飲治小兒生疳。"
《本草求原》:"解積毒,理疳積。"
《陸川本草》:"消炎,去腐。治小兒胎毒,喉爛,潰瘍。"
《南寧市藥物志》:"清熱解毒。治內傷熱咳,肺勞咯血,耳內流膿。"
性味歸經:甘淡,涼。 ① 《生草藥性備要》 : “味淡,性寒。” ②《陸川本草》: “淡,涼。” ③《南寧市藥物志》: “甘,平,無毒。” 肺、脾、大腸三經
用法用量:內服:煎湯,2~5錢。外用:搗敷。
別名:怎地羅、一朵芙蓉花(《生草藥性備要》)、落地金錢、夜落金錢(《廣州植物誌》)、文錢紅(《陸川本草》)、金線吊莢蓉(《南寧市藥物志》)。錦地羅,又名:五柱毛氈苔。
資源分佈:分佈廣西、廣東、福建、臺灣等地。藥材主產於廣東,廣西亦產。
拉丁名:Drosera burmanni Vahl
考證:出自《生草藥性備要》 。
全株藥用,味微苦,有清熱去溼,涼血,化痰止咳和止痢之能。民間用於治腸炎、菌痢、喉痛、咳嗽和小兒疳積,外敷可治瘡癰腫毒等。
全草(錦地羅):微苦,涼。清熱利溼,涼血,化痰止咳,止痢。用於泄瀉,痢疾,咽喉痛,肺熱咳嗽,咯血,衄血,小兒疳積。
錦地 藥用價值 食療 具有藥用價值的植物
相關內容
熱門圖文
最近更新
推薦閱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