花卉百科園 > 養花 > 植物知識
導航

水仙的食療或藥用價值

來源:花卉百科園 8.85K 次
水仙的食療或藥用價值
藥用價值
水仙以鱗莖入藥,春秋採集,洗去泥沙,開水燙後,切片曬乾或鮮用,有小毒。具有清熱解毒,散結消腫等療效。用於腮腺炎,癰癤疔毒初起紅腫熱痛等症。
化學成分:含僞石蒜鹼(Pseudolycorine)、石蒜鹼(Lycorine)、多花水仙鹼(Tazettine)、漳州水仙鹼等多種生物鹼。水仙生物鹼有一定的抗癌和抗病毒活性。同屬植物白水仙Narcissus papyraceus Ker一Gaw 鱗莖中含白水仙胺(Papyramine,C18 H21 O4 N,爲石蒜倫鹼的立體異構體)、石蒜鹼、多花水仙鹼、雪花蓮胺鹼(Galanthamine)、石蒜胺鹼及僞石蒜鹼。
水仙爲中國植物圖譜數據庫收錄的有毒植物,其毒性爲全草有毒,鱗莖毒性較大。誤食後有嘔吐、腹痛、脈搏頻微、出冷汗、下痢、呼吸不規律、體溫上升、昏睡、虛脫等,嚴重者發生痙攣、麻痹而死。鱗莖的浸劑對豚鼠、兔和貓的子宮都有很強的興奮作用,能使鴿嘔吐。小鼠腹腔注射水仙總生物鹼LD50爲182mg/kg;狗肌肉注射16mg/kg,出現活動減少、不食,部分死亡。

藥用部位
水仙花
【藥名】水仙
【別名】水仙花
【釋名】金盞銀臺
【來源】石蒜科水仙屬植物水仙,以鱗莖入藥。春秋採集,洗去泥沙,開水燙後,切片曬乾或鮮用。
【性味歸經】苦、辛,寒。有小毒。
【功能主治】清熱解毒,散結消腫。用於腮腺炎,癰癤疔毒初起紅腫熱痛。
【用法用量】15~20克。外用適量,鮮品搗爛敷患處。
【摘錄】《全國中草藥彙編》

水仙根
【藥名】水仙根
【拼音】SHUIXIANGEN
【來源】爲石蒜科植物水仙的鱗莖。
【功 效】清熱解毒。
【主治】治癰腫瘡毒,蟲咬,魚骨哽。
【性味歸經】①《綱目》:“苦微辛,滑寒,無毒。”②《本草再新》:“味甘苦,性寒,有毒。”
《本草再新》:“入心、肺二經。”
【用法用量】外用:搗敷或搗汁塗。
【用藥忌宜】本品有毒,不宜內服。
如果較大量地食用其球莖,會有溫和的毒性。有些人會將它和洋蔥混爲一談--誤食水仙花球莖者會出現噁心、嘔吐、腹痛和腹瀉等症狀,如果病情嚴重或者病人是兒童,醫生會建議採取靜脈滴注或口服藥物的方法來減輕噁心、嘔吐等病狀。
處方名】水仙花根
【藥材的採收與儲藏】春、秋採挖較佳。將根頭挖起後,截去苗莖、須、根,洗淨泥沙,用開水潦後,曬乾;或縱切成片,曬乾。
【拉丁名】原植物水仙Narcissus tazetta L. Var. Chinensis Roem.
【泡製方法】《本草會編》:“五月初收根,以童尿浸一宿,曬乾,懸火暖處。”
【考證】出自《本草綱 目》。
【生藥材鑑定】鱗莖呈圓形,或微呈錐形,直徑約4~5釐米。外面包裹一層棕褐色的膜質外皮,扯開後,內心爲多數相互包裹的黃白色瓣片(鱗葉)。質地輕,無甚氣味。以個大、內心充實者爲佳。
【中藥化學成分】含僞石蒜鹼(Pseudolycorine)、石蒜鹼(Lycorine)、多花水仙鹼(Tazettine)、漳州水仙鹼等多種生物鹼。水仙生物鹼有一定的抗癌和抗病毒活性。同屬植物白水仙Narcissus papyraceus Ker一Gaw 鱗莖中含白水仙胺(Papyramine,C18 H21 O4 N,爲石蒜倫鹼的立體異構體)、石蒜鹼、多花水仙鹼、雪花蓮胺鹼(Galanthamine)、石蒜胺鹼及僞石蒜鹼。
來源
石蒜科植物水仙的花。
功用主治祛風除熱,活血調經。①《綱目》:“去風氣 ”②《現代實用中藥》:"治婦人子宮病,月經不調。"用法與用量內服:煎湯,4~7.5克;或入散劑。外用:搗敷。選方治婦人五心發熱:水仙花、幹荷葉,赤芍藥等分。爲末,白湯每服二錢。(《衛生易簡方》) 相關傳說。
食療 水仙 藥用價值 藥用價值高的植物
相關內容
熱門圖文
最近更新
推薦閱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