花卉百科園 > 養花 > 植物知識
導航

莢果蕨的食療或藥用價值

來源:花卉百科園 3W 次
莢果蕨的食療或藥用價值
藥用價值
明李時珍《本草綱目》:“蕨處處山中有之。二三月生芽,拳曲狀如小兒拳。其莖嫩時採取,以灰湯煮去涎滑,晒乾作蔬,味甘滑,亦可醋食。”黃瓜香是一種深受國內外人們喜食的山野菜之一,它具有清香適口、營養豐富等特點,被譽為“林海山珍”。黃瓜性含有大量的膳食纖維,各種 氨基酸、抗壞血酸、維生素等,還含有人體必須的5種常量元素和7種微量元素,黃瓜香不僅營養價值高,還有食療作用,具有清熱、滑腸、降氣、驅風、益氣安神、化痰等功能。黃瓜香豬肉餡餃子具有淡淡的黃瓜清香口感。

化學成份
全草有黃酮甙反應,含無機元素氮、磷、鉀、鈉、鈣、鐵、銅等。
根莖含坡那甾酮A(PonateroneA)、蛻皮甾酮(Ecdysterone)、蕨甾酮、蝶甾酮、羥基促蛻皮甾酮、β一谷甾醇、少量綿馬精(Filicin)。葉中含維生素、氨基酸、蛋白質、糖、半纖維素;多種烯酸類化合物等。其中維生素有維生素P(650毫克/100克)、維生素B1、維生素B2、維生素C、煙酸等;含氮3%~7%,主要是賴氨酸、亮氨酸等;含糖量為13%。
【薄層色譜】:取樣品粗粉5g,在沙氏提取器中,用氯仿迴流提取3小時,回收氯仿至20ml供點樣用。以β-蛻皮激素為對照品。用矽膠G(上海熒光化學廠)鋪板105℃活化1h。以氯仿-甲醇(9:1)展開,展距15cm。用5%磷鉬酸乙醇溶液噴霧,供試品色譜中,與對照品相應位置處均顯藍色斑點。

藥理作用
根莖煎劑在體外對豬蛔蟲有效。對流感病毒在雞胚試驗中有顯著抑制作用,小鼠滴鼻法試驗也有效。人胚腎原代單層細胞的組織培養證實對腺病毒、脊髓灰白質炎、乙型腦炎、單純皰疹等病毒有較強抑制作用。對流感桿菌、腦膜炎雙球菌、痢疾桿菌有抑制作用。對面板真菌也有一定抑制作用。其根莖及葉具有鎮靜、解痙及抗癲癇作用。

藥材鑑定
【性狀鑑別】:本品呈倒卵形或長圓形,上部鈍圓,下部稍尖,稍彎曲,長10-16cm,直徑在4-7cm;棕褐色;全體密被葉柄殘基、鬚根和少量鱗片。葉柄殘基上部扁平,向下漸窄,背部隆起,中央有1條縱稜,近上端可見“V”或“M”形突皺紋;質硬而脆,易折斷,斷面略平坦,有黃白色小點(分體中柱)2個,呈“八”字形排列。葉柄基部生有1-3條鬚根,多分支,有時具棕色絨毛。氣微而特異,味澀。
【顯微鑑別】:根莖(直徑1.3cm)橫切面:表皮常脫落,最外面為數列至10餘列厚壁細胞,分體中柱10餘個,斷續環狀排列。內皮層明顯。木質部由多角形管胞組成;周圍為韌皮部;薄壁組織中有大形裂隙,細胞內充滿細小澱粉粒。

功能主治
葉柄基部橫切面:分體中柱2個,呈八字形排列;內皮層明顯;木質部兩端呈彎鉤狀摺疊;周圍為韌皮部。維管束周圍可見棕褐色的分泌細胞。
中藥味苦,性涼。清熱解毒,涼血止血,殺蟲。
蒙藥味微甘、苦,性涼、鈍、重。清熱,解毒,愈傷。
【主治】
中藥治風熱感冒,溫熱癍疹,痄腮,吐血,衄血,腸風便血,崩漏,蛔蟲病,蟯蟲病,絛蟲病;預防流行性乙型腦炎,麻疹。
蒙藥冶毒熱,肉食中毒,視力減退。胃脹,嘔吐,精神疲倦,頭暈,狂犬病,流感,傷熱。
【用法用量】
中藥6~15克,水煎服,或入丸散劑;外用適量,研末調敷患處。
蒙藥多入丸散劑。

食用價值
幼葉可食,含有豐富的維生素,是山野菜中的極品,山野菜是不受環境汙染的“衛生菜”越來越受到重視。莢果蕨的幼葉,可以鹽漬,速凍保鮮。東北地區向周邊國家出口已經幾十年,為中國換取了大量的外匯。黃瓜香也可以用來炒肉,味道非常好。

藥用價值
莢果蕨為中國主要的五種貫眾之一,根莖含有多種藥用成份,味苦,性涼、有小毒,有清熱、解毒、止血的功效。

藥理作用
①抑菌:貫眾浸劑,煎劑,對流感桿菌,腦膜炎雙球菌,志賀和福氏痢疾桿菌均有抑制作用。②新鮮的貫眾,對雜菌抑制效果較好。③有驅蟲殺蟲作用。
莢果 藥用價值 食療 藥用價值的植物
相關內容
熱門圖文
最近更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