花卉百科園 > 養花 > 植物知識
導航

莢果蕨Matteuccia struthiopteris

來源:花卉百科園 2.17W 次
莢果蕨Matteuccia struthiopteris

莢果蕨別名黃瓜香、廣東菜,為球子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。分佈於長白山各縣。植株高1米左右,根狀莖直立,葉簇生,有營養葉和孢子葉兩種型別。其根和根莖含坡那甾酮A、蛻皮甾酮、蝶甾酮及綿馬精,可作“貫眾”入藥,有清熱解毒、涼血止血、驅蟲的功效;其捲曲未展的嫩葉可作春季山菜食用,叫“廣東菜”,因食之有黃瓜的清香味故名黃瓜香。別名又叫作廣東菜、莢果蕨。屬於球子蕨科。喜歡生長在針闊混交林下,灌木叢中及淺山...

莢果蕨的介紹莢果蕨別名黃瓜香、廣東菜,為球子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。分佈於長白山各縣。植株高1米左右,根狀莖直立,葉簇生,有營養葉和孢子葉兩種型別。
其根和根莖含坡那甾酮A、蛻皮甾酮、蝶甾酮及綿馬精,可作“貫眾”入藥,有清熱解毒、涼血止血、驅蟲的功效;其捲曲未展的嫩葉可作春季山菜食用,叫“廣東菜”,因食之有黃瓜的清香味故名黃瓜香。
別名又叫作廣東菜、莢果蕨。屬於球子蕨科。喜歡生長在針闊混交林下,灌木叢中及淺山河邊溼地上。
黃瓜香株高90公分。根狀莖立直,連同葉柄基部有密披針形鱗片。。葉簇生、二型,有柄;不育葉片矩圓倒披針形,二回深羽裂。下部多對羽片向下逐漸縮短成小耳型。能育葉短,挺立,一回羽狀,紙質,向下反捲包被囊群。孢子囊群圓形。
本品有鮮黃瓜清香味道,含豐富的蛋白質、脂肪、碳水化合物和多種維生素,是著名的山野菜。藥用價值和蕨菜相同。
其根和根莖含坡那甾酮A、蛻皮甾酮、蝶甾酮及綿馬精,可作“貫眾”入藥,有清熱解毒、涼血止血、驅蟲的功效;其捲曲未展的嫩葉可作春季山菜食用,叫“廣東菜”,因食之有黃瓜的清香味故名黃瓜香。
莢果蕨的形態特徵根莖
莢果蕨的植株高70-110釐米。根狀莖粗壯,短而直立,木質,堅硬,深褐色,與葉柄基部密被鱗片;鱗片披針形,長4-6毫米,先端纖維狀,膜質,全緣,棕色,老時中部常為褐色至黑褐色。


莢果蕨的葉簇生,二形:不育葉葉柄褐棕色,長6-10釐米,粗5-10毫米,上面有深縱溝,基部三角形,具龍骨狀突起,密被鱗片,向上逐漸稀疏,葉片橢圓披針形至倒披針形,長50-100釐米,中部寬17-25釐米,向基部逐漸變狹,二回深羽裂,羽片40-60對,互生或近對生,斜展,相距1.5-2釐米,下部的向基部逐漸縮小成小耳形,中部羽片最大,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,長10-15釐米,寬1-1.5釐米,先端漸尖,無柄,羽狀深裂,裂片20-25對,略斜展,彼此接近,為整齊齒狀排列,橢圓形或近長方形,中部以下的同大,長5-8毫米,圓頭或鈍頭,邊緣具波狀圓齒或為近全緣,通常略反捲,葉脈明顯,在裂片上為羽狀,小脈單一,斜向上,葉草質,幹後綠色或棕綠色,無毛,僅沿葉軸、羽軸和主脈疏被柔毛和小鱗片,羽軸淺棕色或棕禾稈色,上面有淺縱溝;能育葉較不育葉短,有粗壯的長柄(長12-20釐米,下部粗5-12毫米),葉片倒披針形,長20-40釐米,中部以上寬4-8釐米,一回羽狀,羽片線形,兩側強度反捲成莢果狀,呈念珠形,深褐色,包裹孢子囊群,小脈先端形成囊託,位於羽軸與葉邊之間,孢子囊群圓形,成熟時連線而成為線形,囊群蓋膜質。
莢果蕨的生態習性莢果蕨對溫度適應性較強,分佈於北緯22o-52o之間,對日照長短不敏感,但對土壤水分和空氣溼度要求較高,因此,多分佈林下、山溪兩側和溼潤的溝谷中,乾旱地區無莢果蕨分佈。光照強度和土壤對莢果蕨的生長髮育影響較大,通過調查發現,蓋度與營養葉和孢子葉的生長髮育高度相關,在一定範圍內隨著蓋度增加,營養葉和孢子葉的數目減少,營養葉和孢子葉的比值增加。基質為暗棕壤的條件,長勢較好,生物量積累較大。總之,喜溼潤、耐陰、耐寒、喜溫暖、喜腐殖質及含水量較高的中性土壤。莢果蕨的栽培技術莢果蕨適應性強,耐寒耐早,在北方既可露地栽培,又可盆栽觀賞。
選擇有樹冠遮蔭的林下栽培,先清除林中、樹枝、石塊,深翻土壤,用篩子過土,除去碎石子,取肥沃壤土或腐葉土與其混勻,施以農家肥,深翻20一25釐米,整細整平,做畦。大田栽培,選擇平整土地、水肥條件好、土質肥沃、滲透性好的地塊進行栽植。莢果蕨喜陰,驟然或持續高溫,都要使蕨類失水,造成熱害,夏季搭遮蔭棚保持溼潤的環境。
盆栽時用3份壤土和1~2份腐葉土混合,並可摻入部分粗沙以利於排水透氣。盆土不宜過溼,一般每2~3天澆水一次即可,但應注意葉面噴水。春季及初夏是生長旺季,應加強肥水管理。冬季如移入溫室,保持8~10℃以上,可常綠。地栽對土壤要求不嚴,管理可粗放,適植於疏林下。
水對蕨類的栽培很重要,滿足蕨類的土壤用水和空氣溼度的要求,原則是少澆水,看苗情,看氣溫澆水,土壤不幹不澆水,經常對葉面噴水,清洗葉面的尖埃,保持葉面的清潔和溼度。經常鋤草、鏟趟,進行正常的生產管理。
1.鬆土除草:栽苗生長後應及時鬆土除草,使土壤疏鬆,最好在土表層鋪一層鋸末,既保溼又減少生草。
2.追肥:5月上旬追施1次氮肥,施後澆水;入秋苗枯後,撒施廄肥或堆肥,可以起到保苗越冬的作用,併為來年生長打下基礎。
3.澆水:蕨類喜陰溼,經常保持土壤溼潤,苗木生長旺盛,有利於根莖自然分株繁殖,最好安裝小噴灌,可同時增加空氣溼度。
4、採收加工:莢果蕨以根莖入藥。秋季葉枯後或春季萌芽前,將根莖挖出,剪去葉柄、鬚根,洗淨泥土,晒乾。

養護要點
對溫度適應性較強,分佈於北緯22o-52o之間,對日照長短不敏感,但對土壤水分和空氣溼度要求較高,因此,多分佈林下、山溪兩側和溼潤的溝谷中,乾旱地區無莢果蕨分佈。光照強度和土壤對莢果蕨的生長髮育影響較大,通過調查發現,蓋度與營養葉和孢子葉的生長髮育高度相關,在一定範圍內隨著蓋度增加,營養葉和孢子葉的數目減少,營養葉和孢子葉的比值增加。基質為暗棕壤的條件,長勢較好,生物量積累較大。總之,喜溼潤、耐陰、耐寒、喜溫暖、喜腐殖質及含水量較高的中性土壤。
莢果蕨的繁殖方式孢子繁殖
A.孢子採集:9月中下旬當莢果蕨的孢子葉由暗綠色轉變為黃棕色時,選取長勢健壯的植株,採取孢子葉,陰乾後碾碎,篩出孢子囊,貯存在溫度0-5℃的冰箱內,播種前用無菌水充分沖洗,展於無菌紙上,等孢子囊幹後,自行開裂,彈出成熟的孢子。
B.培養基配製:用草炭土、暗棕壤、河沙,按5份:3份:2份比例混合,拌勻,過篩製成混合土。將洗淨的粗河沙,石頭,播種容器和混合土分別蒸汽滅菌半個小時。
C.播種:先用瓦片蓋上播種容器的底孔,放進小石子,粗河沙約佔容器的1/3,再加混合土,用木板刮平,壓實蓋上玻璃板待用。播種前把裝滿混合土的容器,浸在水裡使培養土充分溼潤,取出,將孢子均勻撒在培養土上,播種後再浸放在淺水裡,第二天取出,將播種容器移到溫暖、空氣溼度達到80%以上的溫室,每天光照4個小時以上,溫度控制在20℃左右,孢子3天就開始萌發,播後10天形成原葉體,71天形成孢子體。孢子體達到3片-4片真葉進行第一次移盆。孢子苗具有葉4片以上,植株高達4釐米-5釐米時進行第二次移栽。將根系帶土的孢子苗移栽到圃地裡,移栽後覆蓋塑料棚並定期澆水。

營養體繁殖
營養體繁殖,又叫分株繁殖,即在母株周圍,由根莖生出較多的幼苗,通常在春秋兩季進行分株,秋季於9月份,春季於4月上中旬葉簇開始生長時期,選根莖發達、健壯的植株,將蕨苗連根帶土挖起,保持根莖完整,或同時將母株挖出,根據母株根莖大小縱切成若干塊,但需帶根帶葉才易成活,隨起苗隨栽。在整好的畦面上,按行株距各40釐米挖穴,每穴栽l株,覆土後壓實,以增加根莖與土壤的接觸,然後澆水。緩苗3~5天即成活。
莢果蕨的分佈區域莢果蕨產於東北、華北及陝西、四川、西藏。莢果蕨的食療或藥用價值藥用價值
明李時珍《本草綱目》:“蕨處處山中有之。二三月生芽,拳曲狀如小兒拳。其莖嫩時採取,以灰湯煮去涎滑,晒乾作蔬,味甘滑,亦可醋食。”黃瓜香是一種深受國內外人們喜食的山野菜之一,它具有清香適口、營養豐富等特點,被譽為“林海山珍”。黃瓜性含有大量的膳食纖維,各種 氨基酸、抗壞血酸、維生素等,還含有人體必須的5種常量元素和7種微量元素,黃瓜香不僅營養價值高,還有食療作用,具有清熱、滑腸、降氣、驅風、益氣安神、化痰等功能。黃瓜香豬肉餡餃子具有淡淡的黃瓜清香口感。

化學成份
全草有黃酮甙反應,含無機元素氮、磷、鉀、鈉、鈣、鐵、銅等。
根莖含坡那甾酮A(PonateroneA)、蛻皮甾酮(Ecdysterone)、蕨甾酮、蝶甾酮、羥基促蛻皮甾酮、β一谷甾醇、少量綿馬精(Filicin)。葉中含維生素、氨基酸、蛋白質、糖、半纖維素;多種烯酸類化合物等。其中維生素有維生素P(650毫克/100克)、維生素B1、維生素B2、維生素C、煙酸等;含氮3%~7%,主要是賴氨酸、亮氨酸等;含糖量為13%。
【薄層色譜】:取樣品粗粉5g,在沙氏提取器中,用氯仿迴流提取3小時,回收氯仿至20ml供點樣用。以β-蛻皮激素為對照品。用矽膠G(上海熒光化學廠)鋪板105℃活化1h。以氯仿-甲醇(9:1)展開,展距15cm。用5%磷鉬酸乙醇溶液噴霧,供試品色譜中,與對照品相應位置處均顯藍色斑點。

藥理作用
根莖煎劑在體外對豬蛔蟲有效。對流感病毒在雞胚試驗中有顯著抑制作用,小鼠滴鼻法試驗也有效。人胚腎原代單層細胞的組織培養證實對腺病毒、脊髓灰白質炎、乙型腦炎、單純皰疹等病毒有較強抑制作用。對流感桿菌、腦膜炎雙球菌、痢疾桿菌有抑制作用。對面板真菌也有一定抑制作用。其根莖及葉具有鎮靜、解痙及抗癲癇作用。

藥材鑑定
【性狀鑑別】:本品呈倒卵形或長圓形,上部鈍圓,下部稍尖,稍彎曲,長10-16cm,直徑在4-7cm;棕褐色;全體密被葉柄殘基、鬚根和少量鱗片。葉柄殘基上部扁平,向下漸窄,背部隆起,中央有1條縱稜,近上端可見“V”或“M”形突皺紋;質硬而脆,易折斷,斷面略平坦,有黃白色小點(分體中柱)2個,呈“八”字形排列。葉柄基部生有1-3條鬚根,多分支,有時具棕色絨毛。氣微而特異,味澀。
【顯微鑑別】:根莖(直徑1.3cm)橫切面:表皮常脫落,最外面為數列至10餘列厚壁細胞,分體中柱10餘個,斷續環狀排列。內皮層明顯。木質部由多角形管胞組成;周圍為韌皮部;薄壁組織中有大形裂隙,細胞內充滿細小澱粉粒。

功能主治
葉柄基部橫切面:分體中柱2個,呈八字形排列;內皮層明顯;木質部兩端呈彎鉤狀摺疊;周圍為韌皮部。維管束周圍可見棕褐色的分泌細胞。
中藥味苦,性涼。清熱解毒,涼血止血,殺蟲。
蒙藥味微甘、苦,性涼、鈍、重。清熱,解毒,愈傷。
【主治】
中藥治風熱感冒,溫熱癍疹,痄腮,吐血,衄血,腸風便血,崩漏,蛔蟲病,蟯蟲病,絛蟲病;預防流行性乙型腦炎,麻疹。
蒙藥冶毒熱,肉食中毒,視力減退。胃脹,嘔吐,精神疲倦,頭暈,狂犬病,流感,傷熱。
【用法用量】
中藥6~15克,水煎服,或入丸散劑;外用適量,研末調敷患處。
蒙藥多入丸散劑。

食用價值
幼葉可食,含有豐富的維生素,是山野菜中的極品,山野菜是不受環境汙染的“衛生菜”越來越受到重視。莢果蕨的幼葉,可以鹽漬,速凍保鮮。東北地區向周邊國家出口已經幾十年,為中國換取了大量的外匯。黃瓜香也可以用來炒肉,味道非常好。

藥用價值
莢果蕨為中國主要的五種貫眾之一,根莖含有多種藥用成份,味苦,性涼、有小毒,有清熱、解毒、止血的功效。

藥理作用
①抑菌:貫眾浸劑,煎劑,對流感桿菌,腦膜炎雙球菌,志賀和福氏痢疾桿菌均有抑制作用。②新鮮的貫眾,對雜菌抑制效果較好。③有驅蟲殺蟲作用。
莢果蕨的作用用途觀賞價值
莢果蕨作為觀葉植物露天栽培。8~9月莢果蕨葉片成熟,葉片顏色翠綠,婀娜多姿,給人以賞心悅目的感覺,是很好的觀葉植物,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,備受遊人喜愛。
莢果蕨的文化背景歷史考證
本品為貫眾品種之一,《本草圖經》在貫眾條下注雲:“今陝西河東州郡及荊襄間多有之,而少有花者,春生苗赤,葉大如蕨,莖杆三稜,葉綠色似小雞翎……根紫黑色,形如大瓜,下有黑鬚毛,又似老鴟。”並附有淄州貫眾圖。根據分佈及形態記述和附圖所示,其原植物與莢果蕨相符。但也有人認為是蹄蓋蕨屬(Athyrium)或鱗毛蕨屬(Dryopteris)植物。莢果蕨貫眾是商品貫眾的一種。主產於東北三省,河北、四川、陝西及西藏。北京、陝西、河北、河南區域性地區商品貫眾主要為本種。《河北中草藥手冊》、《陝西中草藥手冊》均有記載。
struthiopteris Matteuccia 莢果 多肉植物diy
相關內容
熱門圖文
最近更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