花卉百科園 > 養花 > 植物知識
導航

草菇 草菇百科

來源:花卉百科園 3.01W 次

草菇(學名:Volvariella volvacea(Bull.)Singer)是光柄菇科小包腳菇屬真菌。草菇菌絲無色透明,細胞長度不一,直徑46-400微米,平均217微米,寬6-18微米,平均10微米,被隔膜分隔爲多細胞菌絲,不斷分枝蔓延,互相交織形成疏鬆網狀菌絲體。子實體由菌蓋、菌柄、菌褶、外膜、菌托等構成。

草菇多叢生於夏季雨後的草堆上,原系中國熱帶和亞熱帶高溫多雨的腐生真菌,後傳入馬來西亞、菲律賓、泰國等地,在中國的主要分佈於廣東、廣西、福建、河北、臺灣、湖南、四川、西藏等地區。

草菇 草菇百科

真菌學史

有史料爲證,草菇起源於中國,距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。清道光二年(1822年)阮元等篆修《廣東通志·土產篇》旨《舟車聞見錄》:“南華菇:南人謂菌爲蕈,豫章、嶺南又謂之菇。產於曹溪南華寺者名南華菇,亦家蕈也。其味不減於北地蘑菇。”道光二十三年(1843年)黃培爃篆修《英德縣誌·物產略》中也有同樣記述:“南華菇:元(原)出曲江南華寺,土人效之,味亦不減北地蘑菇。”又據福建《寧德縣誌》載:“城北甕窯禾朽,雨後生蕈,宛如星斗叢簇競吐,農人集而投於市。”可見,草菇原本是生長在南方腐爛禾草上的一種野生食用菌,由南華寺僧人首先採摘食用的。

草菇形態特徵

菌絲體:草菇菌絲無色透明,細胞長度不一,直徑46-400微米,平均217微米,寬6-18微米,平均10微米,被隔膜分隔爲多細胞菌絲,不斷分枝蔓延,互相交織形成疏鬆網狀菌絲體。細胞壁厚薄不一,含有多個核,無孢臍,貯藏許多養分,呈休眠狀態,可抵抗乾旱、低溫等不良環境,待到適宜條件下,在細胞壁較薄的地方突起,形成芽管,由此產生的菌絲可發育成正常子實體。

子實體:由菌蓋、菌柄、菌褶、外膜、菌托等構成。

外膜:外膜又稱包被、腳包,頂部灰黑色或灰白色,往下漸淡,基部白色,未成熟子實體被包裹其間,隨着子實體增大,外膜遺留在菌柄基部而成菌托。

菌柄:菌柄中生,頂部和菌蓋相接,基部與菌托相連,圓柱形,直徑0.8-1.5釐米,長3-8釐米,充分伸長時可達8釐米以上。

菌蓋:菌蓋着生在菌柄之上,張開前鐘形,展開後傘形,最後呈碟狀,直徑5-12釐米,大者達21釐米;鼠灰色,中央色較深,四周漸淺,具有放射狀暗色纖毛,有時具有凸起三角形鱗片。

菌褶:菌褶位於菌蓋腹面,由280-450個長短不一的片狀菌褶相間地呈輻射狀排列,與菌柄離生,每片菌褶由3層組織構成,最內層是菌髓,爲鬆軟斜生細胞,其間有相當大的胞隙;中間層是子實基層,菌絲細胞密集面膨脹;外層是子實層,由菌絲尖端細胞形成狹長側絲,或膨大而成棒形擔孢子及隔胞。子實體未充分成熟時,菌褶白色,成熟過程中漸漸變爲粉紅色,最後呈深褐色。

擔孢子:擔孢子爲卵形,長7-9微米,寬5-6微米,最外層爲外壁,內層爲周壁,與擔子梗相連處爲孢臍,是擔孢子萌芽時吸收水分的孔點。初期顏色透明淡黃色,最後爲紅褐色。一個直徑5-11釐米的菌傘可散落5-48億個孢子。

草菇產地生境

草菇多叢生於夏季雨後的草堆上,原系中國熱帶和亞熱帶高溫多雨的腐生真菌,後傳入馬來西亞、菲律賓、泰國等地,中國的主要產區在廣東、廣西、福建、河北、臺灣、湖南、四川、西藏等地區。

營養:草菇需要的營養物質主要有碳源、氮源以及少量礦物質和生理活性物質。

碳源:即碳水化合物,在草菇利用的各種碳源中,以單糖最好,雙糖次之。在實際栽培中,都是利用天然纖維物質,如稻草、麥草以及栽培金針菇、平菇等的廢料作爲主要碳素營養。

氮源:草菇能利用有機氮、銨態氮,在生產中多選用腐熟的幹牛糞、雞鴨糞及麩皮、米糠等作爲培養料的氮源,草菇對氮素營養需求不高。

礦物質和生理活性物質:草菇正常生長髮育需磷、鈣、鎂、鉀、硫、鐵、鋅等礦物質及一定量的維生素,但需要量很小,一般在天然培養基及水中,其含量已經滿足草菇需要,因此,不需另外添加。

酸鹼度:草菇喜在偏鹼性環境中生長,最適pH值範圍爲7-7.8,在該範圍內,菌絲生長最快。子實體發育的適宜pH值爲6.7。

溫度:草菇菌絲體生長溫度範圍15-42℃,最適溫度爲30-32℃。子實體發育的溫度,除了與氣溫有關外,料溫也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。一般子實體發生氣溫以28-30℃爲最適宜;室外栽培,平均氣溫在28℃,而草菇堆溫度在30-34℃時,子實體發育最好。

溼度:草菇喜高溼環境,要求培養基有較高的含水量,同時要求栽培小區空間溼度也較高。培養料含水量以65-70%爲宜。子實體發生前,空間溼度應控制在85-90%,子實體發生時,應提高到90-95%。

空氣:草菇是一種好氣性真菌,栽培環境二氧化碳濃度在0.034-0.1%以下時,能促進子實體形成。隨着子實本的發育形成,其呼吸作用也相應地增強,若栽培空間二氧化碳濃度增至0.5%以上,子實體發育將會受到抑制,濃度增至1%時,子實體停止生長。因此,空氣緩緩對流對草菇是有利的。但通風過急,容易引起溫溼度急速變化,則對草菇生長不利。

光照:草菇菌絲在黑暗條件下可正常發育,但在黑暗條件下子實體不能分化;子實體形成必須有光照誘發。散射光能誘發子實體形成,促進色素轉化,並使其健壯,增強抗病力,但強烈的直射光則對子實體的形成有抑制作用。

草菇生長習性

草菇生長髮育過程:擔孢子成熟散落,在適宜環境下吸水萌發,突破孢臍長出芽管,多數伸長几微米或幾十微米,少數1.9微米後便產生分枝,擔孢子內含物進入芽,最後剩下1個空孢子。細胞核在管內進行分裂。孢子萌發後36小時左右芽管產生隔膜形成初生菌絲,但很快便發育爲次生菌絲,並不斷分枝蔓延,交織成網狀體。播種後,形成次生菌絲體,後形成子實體原基,最後形成子實體。

子實體發育可分爲針頭期、鈕期、卵形期、伸長期、成熟期:

針頭期:部分次生菌絲體進一步分化爲短片狀,紐結成團,形成針頭般的白色或灰白色子實體原基,尚未具有菌柄、菌蓋等外部形態。

鈕期:專門化菌絲組織繼續分化發育形成子實體各個部分,由針頭期至鈕期爲時3-4天。

卵形期:各部分組織迅速生長,外膜開始變薄,子實體頂部由鈍而漸尖,呈卵形,從鈕期進入卵形期時間1-2天,是商品採收適期。

伸長期(破膜):菌柄、菌蓋等繼續伸長和增大,把外膜頂破,開始外露於空間,菌膜遺留在菌柄基部成爲菌托。

成熟期:菌蓋、菌柄充分增大,完全裸露於空間,菌蓋漸漸展開呈傘狀,後平展爲碟狀,菌褶由白色轉爲粉紅,最後呈深褐色,擔孢子成熟散落。

草菇主要價值

草菇味甘,性寒。具有清熱解暑,補益氣血,降壓之功效。用於暑熱煩渴,體質虛弱,頭暈乏力,高血壓。現代醫學認爲其具有抗氧化、調節免疫、抗腫瘤等藥理作用。[8]

草菇含有豐富的蛋白質,而脂肪含量卻很低,因此有“素中之犖”的美稱。子實體可鮮食,也可直接曬乾或烘乾製作成幹菇食用,還可製作成罐頭或鹽漬食用,均有保健作用。

草菇形態特徵 百科 真菌學史 草菇
相關內容
熱門圖文
最近更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