花卉百科園 > 養花 > 植物知識
導航

芍藥的形態特徵

來源:花卉百科園 2.02W 次
芍藥的形態特徵

芍藥的根由3部分組成:根頸、塊根、鬚根。根頸頭(區別於“根莖”,根頸是根,根莖是莖)是根的最上部,顏色較深,着生有芽;塊根由根頸下方生出,肉質,粗壯,呈紡錘形或長柱形,粗0.6~3.5釐米,外表淺黃褐色或灰紫色,內部白色,富有營養,塊根一般不直接生芽,斷裂後卻可萌生較小的新芽,因此秋季收集5釐米以上的斷根也可繁殖;鬚根主要從塊根上生出,是吸收水分和養料的主要器官,並可逐漸演化成塊根。芍藥的根按外觀形狀不同,一般又可分爲三型:粗根型、坡根型、勻根型。粗根型,根較稀疏,粗大直伸;坡根型,根向四周伸展,粗細不勻;勻根型,根條疏密適宜,粗細均勻等。根可入藥。


芍藥叢生在根頸上,肉質,冬季在地下越冬,春初隨氣溫上升,萌芽出土,初生時水紅色至淺紫紅色,也有黃色的,長出地面後,顏色加深,一般成爲深紫紅色,外有鱗片保護。芍藥的芽爲混合芽,既發育成生殖器官——花,又形成營養器官——莖和葉。萌芽前,芽長爲2.5~4釐米。芽生出地面之後的顏色與形態也因品種不同會有所差異,顏色從深紫紅色到黃褐色不等,芽形則可分爲3型:即短圓型、竹筍型、筆尖型。短圓型,芽體較短,端部鈍圓形;竹筍型,芽體較長,端部急尖,呈竹筍狀;筆尖型,芽體較長,端部漸尖,狀如毛筆的筆尖。芍藥發芽是最壯觀的場面之一,因爲它體現了生命的萌發與活力,因此具有價高的欣賞價值。


芍藥由根部簇生,高約50~110釐米,草本,莖基部圓柱形,上端多棱角,有的扭曲,有的直伸,向陽部分多呈紫紅暈。


芍藥的下部的二回三出羽狀複葉,即葉的末端由3片小葉組成一束葉,兩側又各有一束葉,兩側的每一束葉通常情況下由4片小葉組成,中部的複葉,末端的3片小葉不變,兩側的小葉片數開始減少,由原先的4片逐漸減爲3片、2片或1片,甚至消失,當消失時,末端只有3片小葉構成,這時叫做三回羽狀複葉,上方的葉片是單葉。葉長20~24釐米,小葉有橢圓形、狹卵形、被針形等,葉端長而尖,全緣微波,葉緣密生白色骨質細齒,葉面有黃綠色、綠色和深綠色等,葉背多粉綠色,有毛或無毛。芍藥的葉也具有觀賞價值,“紅燈爍爍綠盤龍”中“綠盤龍”就是對葉的讚美,因此也可作爲觀葉植物。

花蕾
芍藥的形狀有圓桃、平圓桃、扁圓桃、尖圓桃、長圓桃、尖桃、歪尖桃、長尖桃、扁桃等數種。外輪萼片5枚,葉狀披針形,綠色,從下到上依次減小;內萼片3枚(有時增至7枚),綠色或黃綠色,有時夾有黃白條紋或紫紅條紋,倒卵形、寬卵形、圓形、橢圓形或不規則形。


芍藥一般獨開在莖的頂端或近頂端葉腋處,也有一些稀有品種,竟是2花或3花並出的。原種花白色,花徑8~11釐米,花瓣5~13枚,倒卵形,雄蕊多數,花絲黃色,花盤淺杯狀,包裹心皮基部,頂端鈍圓,心皮3~5枚無毛或有毛,頂具喙;園藝品種花色豐富,有白、粉、紅、紫、黃、綠、黑和複色等,花徑10~30釐米,花瓣可達上百枚,有的品種甚至有880枚,花型多變。
花期5--6月。

果實
芍藥的蓇葖果,呈紡錘形、橢圓形、瓶形等,光滑,或有細茸毛,有小突尖。2~8枚離生,由單心皮構成,子房1室,內含種子5~7粒。

種子
芍藥的種子爲黑色或黑褐色,種子大型,呈圓形、長圓形或尖圓形。

物候期
芍藥在一年之中,各種器官受氣候條件的制約,發生相應變化的時期,稱爲物候期。如北京地區3月底至4月初芍藥萌芽出土,前一年6~7月在地下根頸部孕育的芽,經生長和花芽分化,在春天氣溫回升後萌芽出土,芽多呈美麗的紫紅色,少數品種爲嬌嫩的黃綠色,有很高的觀賞價值。經20多天的快速生長,新莖高可達成株高度的2/3左右,下層複葉平展,嫩葉亦呈紫紅色或黃綠色;在下層葉平展後,又快速生長,於4月上旬莖頂端出現花蕾;現蕾後,隨莖葉充實,花蕾發育,於5月上中旬花朵初開;於6月上旬花期結束,單朵花開放時間5~7天,單瓣品種開放時間短些,重瓣品種長些。羣體花期(從早花類品種開花到晚花類品種謝花)約25天;花謝後,地下根頸部又分化併發育混合芽;種子8月成熱,10月底至11月初地上部分枯死,根頸上着生的混合芽在土內越冬,次年春天再萌芽生長。這以年爲單位的週期性變化過程,主要有以下規律:一是順序性,每一物候期,只有在前一個物候期完成的條件下才能進行,同時它又爲下一個物候的進行奠定基礎;二是所有物候期的變化,都是在一定的外界條件綜合作用下產生的,其中溫度常是影響的主導因子;三是因爲物候期隨着一年四季氣候的變化而變化,因此,物候變化有其年週期性;四是物候期在一定條件下有其重演性等。

影晌開花物候的主要因素
(1)氣溫:在同一地區,芍藥花期的早晚與春天氣溫變化密切相關。溫度可影響整個開花的過程。春暖和春寒,花期可相差4~5天以至10~20天。
(2)水分與降雨:水分和降雨對花期的影響不大,在花前充分灌水或遇降雨,有助於芍藥開花,花朵碩大,花色豔麗;但若遇到較大的降雨,花朵受損,會提前敗落。若花前土壤含水量低,則會使花朵變小,花色不豔,花期縮短。
(3)海拔離度:海拔高度可影響氣溫、光照和溼度等的變化,從而影響花期。一般情況下,隨着海拔增高,花期延遲。如洛陽的芍藥於5月14日花期結束,在其附近的滿縣白雲山上.芍藥剛剛透色。四川彭州市芍藥花期結衷,其附近的丹景山則花近初開。可利用栽培地的不同海援高度交化,廷長觀賞期。
(4)光照:光照常與溫度相伴而對植物生長髮育和花期產生重大影響。花前光照不足,會影響花色,使之不夠濃豔,花期光照強烈,再伴以溫度升高,會使花期縮短或灼傷花朵。因此.在花期搭遮陽棚,會延長芍藥的花期。

生長髮育特性
生命週期和年週期
芍藥爲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,從種子萌芽直至死亡,在一生的生命活動中,經歷生長、開花、結實、衰老、死亡等生命過程,這一全過程稱生命週期,也稱大發育週期。就實生植株而言,生命週期可分爲3個發育時期,實生苗約4年開花,開花前爲幼年期,播種出苗後第一年,株離3~4釐米,長1~2片葉,根長8~10釐米,根上部較粗,直徑約0.4~0.5釐米;第二年春天,株高達7~8釐米,生長較好的植株可達15~29釐米,株幅30釐米左右;第三年春天,有少數植株即已開花,株高15~60釐米,僅一主根發達;株幅30~40釐米,第四年植株皆可開花。進入成年期後,生長旺盛,開花繁茂,處於最佳觀賞期。只要環境適宜,成年期可持續二三十年,然後進入衰老期,直至死。分株苗直接進入成年期,二三十年後逐漸衰老。
年週期,也稱小發育週期,是指芍藥植株在一年當中,隨着氣候節律的變化,而產生的階段性發育變化。主要表現爲生長期和休眠期的交替變化。其中以休眠期的春化階段和生長期的光照階段最爲關健。芍藥的春化階段,要求0℃低溫下,經過40天左右才能完成.然後混合芽方可萌動生長.芍藥屬長日照植物,花芽要在長日照下發育開花,混合芽萌發後,若光照時間不足,或在短日照條件下通常只長葉不開花或開花異常。

生長髮育特性
(1)花芽結構和生命週期:芍藥的芽爲混合芽,屬地下芽類型,萌發後伸出地面既抽桂長葉,又展蕾開花。混合芽是多種原基的複合體,由頂端生長點、芽鱗、芽鱗腋內的腋芽原基、葉原基、葉原羞腋內的腋芽尿原基、苞片原基、萼片原基、花瓣原基、雄蕊原基、雌蕊原基等組成。這芽稱之爲母代芽,則芽鱗和葉原基腋內的腋芽原基就是子代芽的原始體。葉原基腋內的及其腋芽原基不產生芽鱗爲裸芽;而鱗片腋內的腋芽原基有芽鱗,形成鱗芽。春天鱗芽萌發,子代裸芽隨母代混合芽的節間伸長而伸出地面,形成主幹上的花枝或分枝;其子代鱗芽不露出地面。待秋後地上部分枯萎後,位於芍藥根頸部最上端的子代鱗芽就成了“頂芽”。實際上芍藥的頂芽只有一個,就是種子萌發後,實生苗的頂芽。次年,這子代鱗芽就萌發出土,伸枝、展葉、開花。所以,裸芽的生命週期爲2年,而鱗芽的生命週期爲3年。
(2)花芽分化:芍藥花後,其地下鱗芽的腋芽約於8月出現,其頂端生長點由外向內逐漸產生芽鱗原基,到第二年5月,已形成4個芽鱗包被的生長點,6月下旬芽鱗分化完成。然後,頂端生長點開始產生葉原基,葉原基有多個指狀突起,而芽鱗原基僅有1~3個。葉原基分化從8月上旬到9月上旬結束。
形態 芍藥 白芍藥花語
相關內容
熱門圖文
最近更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