花卉百科園 > 養花 > 植物知識
導航

玫瑰茄

來源:花卉百科園 2.28W 次

玫瑰茄簡介

玫瑰茄,又稱洛神花、洛神葵、洛神果、山茄、洛濟葵,是錦葵科木槿屬一年生草本植物或多年生灌木,生長於熱帶和亞熱帶地區,最高可有2-2.5米高。玫瑰茄的花萼和小苞片肉質,味酸,常用以制果醬;玫瑰茄也可以提取玫瑰茄色素,用作食品行業的食品添加劑,亦可製成果醋;莖皮可製作繩索與紙張。玫瑰茄花果中富含花青素、果膠、果酸等,其味更是天然芳香、微酸,色澤鮮豔、紅潤細嫩。

玫瑰茄

玫瑰茄植物形態

一年生直立草本,高達2米,莖淡紫色,無毛。葉異型,下部的葉卵形,不分裂,上部的葉掌狀3深裂,裂片披針形,長2-8釐米,寬5-15毫米,具鋸齒,先端鈍或漸尖,基部圓形至寬楔形,兩面均無毛,主脈3-5條,背面中肋具腺;葉柄長2-8釐米,疏被長柔毛;托葉線形,長約1釐米,疏被長柔毛。花單,生於葉腋,近無梗;小苞片8-12,紅色,肉質,披針形,長5-10毫米,寬2-3毫米,疏被長硬毛,近頂端具刺狀附屬物,基部與萼合生;花萼杯狀,淡紫色,直徑約1釐米,疏被刺和粗毛,基部1/3處合生,裂片5,三角狀漸尖形,長1-2釐米;花黃色,內面基部深紅色,直徑6-7釐米。蒴果卵球形,直徑約1.5釐米,密被粗毛,果爿5;種子腎形,無毛。花期夏秋間。

玫瑰茄 第2張

玫瑰茄的分佈

我國臺灣、福建、廣東和雲南南部熱地引入栽培。玫瑰茄原產東半球熱帶地,現全世界熱帶地區均有栽培。

玫瑰茄的生長習性

玫瑰茄屬熱帶、亞熱帶短日照作物,喜光,喜溫,忌早霜,在25℃-30℃條件下生長最佳。一般玫瑰茄在3-5月播種,9-11月採收,全生育期160-200天,有效積溫500-550℃左右,對溫度、溼度、光照、土壤條件等有一定的要求。

(1)土壤:玫瑰茄屬直根系,側根發達,紮根深,耐旱不耐澇,適應性廣。在中等或中下肥力的砂質壤土和pH6-8範圍的土壤中生長良好;肥地種植分枝多,萼片肥厚,產量高,但易徒長倒伏而影響產量;過於瘦薄、粘重的土壤生長不良,易產生白化苗等生理性病害。生長期中排水不良易染根腐病,爛根死亡。收穫時如遇陰雨,花萼易黴變,直接影響產量和品質。玫瑰茄土壤適應性廣,平原、丘陵、山地栽培都可,紅黃壤、青紫泥、礫石沙土、粘塗種植均可成功,以半熟化黃泥土爲好。玫瑰茄可與矮稈作物如花生、豆類等作物或未投產的果樹園等進行行間套種。同一塊土地一般連作二年爲好,繼續連種易感病。

(2)溫度:隨溫度升高,種子發芽時間縮短,發芽率增高。種子發芽最適溫度爲20-25℃,日平均溫16℃開始發芽,營養生長要求22℃以上,10℃生長趨於停止。株高、莖粗營養生長高峯在7-8月,此時高溫高溼達到玫瑰茄生長適宜條件。

(3)溼度:在生長期積水,高肥土壤,易感青枯病、白絹病,發病率高達40{bf}以上,乾旱山地,甚至新開荒山種植,極少發病。

(4)光照:玫瑰茄是強光性植物,種在密林樹蔭下,種植密度1×0.5m密植條件下,植株高而杆細,分枝少,產量低,日照時數對現蕾開花期有明顯影響。

玫瑰茄 第3張

玫瑰茄的營養價值

玫瑰茄含有豐富的蛋白質、有機酸、Vc多種氨基酸、大量的天然色素及多種礦物質,鮮萼含Vc0.93{bf}、VB0.21{bf}、蛋白質0.45{bf}、灰分1.34{bf}、果膠1.39{bf}、水分87.86{bf}、胡蘿蔔素0.01{bf}、澱粉1.76{bf}、糖分(按葡萄糖計)2.55{bf},乾花萼含總花青甙(色素)1{bf}-1.5{bf}、檸檬酸和木槿酸等有機酸10{bf}-15{bf}、還原糖16{bf}、蛋白質3.5{bf}-7.9{bf}其它非含氮物質25{bf}、纖維11{bf}、灰分12{bf}及約1{bf}的17種氨基酸。此外,玫瑰茄提取物含有還原糖類、甙類、酚類、少量生物鹼和樹脂類等。

玫瑰茄的保健作用

玫瑰茄 第4張

玫瑰茄的花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、β-胡蘿蔔素、維他命B1、B2及B等,不但可以促進新陳代謝、緩解身體疲倦、開胃消滯、振奮精神、清涼降火、生津止渴、利尿的功效,對治療心臟病、高血壓、調節血脂,降低血液濃度等更是達到一定的效果,是一種保健食品。可以用來沖泡茶和製作飲料,其味酸。洛神花汁在西北非很流行,但在西歐的市場還是剛起步。

玫瑰茄含有的木槿酸被認爲對治療心臟病、高血壓、動脈硬化等病有一定療效。玫瑰茄提取物還含有還原糖類、甙類、酚類,少量生物鹼和樹脂類等,對腸道、子宮肌肉有解痙作用,同時還有驅蟲作用,對腸道中的細菌有抑菌作用,並促進膽汁分泌、降低血液濃度和刺激腸壁蠕動,很適合於作清涼飲料。在埃及,花萼廣泛用於治療心臟和神經的疾病;在印度,用花萼、種子、葉片作爲利尿、抗壞血病等藥物;在塞內加爾,玫瑰茄被推薦爲殺菌劑、驅腸蟲劑和降血壓劑。

玫瑰茄的經濟價值

玫瑰茄是新興的食品和食品工業原料,它的花萼可製成多種食品。花萼的豔麗玫瑰茄色素,是食品中的着色劑。

玫瑰茄的種植技術

1、土壤選擇

玫瑰茄適應性強,耐旱、耐瘠性好,沙質或黏質土均可生長,但以土層深厚、排灌良好及肥沃的土壤爲好。玫瑰茄在紅黃壤、青紫泥、礫石沙土、黏土等不同土質中均可種植,但最適宜在微酸性的紅壤土中種植,即使在新墾地及一般較差的旱地種植,也能獲得較好的收成,只是植株的長勢和收穫的幹品會有差別。同一塊土地以連作2年爲宜,若連續種植易使植株感病,降低產量。

2、播種方法

通常採用兩種播種方法,一是直接播種,即燒山整地完後,挖穴直接播種。播種前穴內施足基肥如雞糞等農家肥,每畝施1000-1500kg,磷肥25-50kg。每穴播種3-5粒,畝用種量1-1.5kg,播種後覆土2cm。二是苗牀播種,即選擇菜園土等較肥沃的土壤,苗牀畦面寬1m左右,高20cm,可條播或撒播,株行距爲5×8cm。苗高10-15cm時可選擇陰雨天氣移栽。

3、種植密度

種植密度應掌握坡地、瘦薄地宜密,平地、肥沃地宜稀的原則。根據土壤肥瘦每畝種植1000-2000穴,定苗時,肥地留單株,瘦地留兩株,實行單行或寬窄行條點播。單行種植株行距,肥地爲100×66cm,每畝1000穴(株);中等肥地66×80cm,每畝1000穴(或1250-1500株),山坡、瘦薄地爲66×50cm,每畝1000穴(或2000株)。

4、中耕定苗

玫瑰茄生長期間中耕除草2-3次,第一次苗高10cm以上,結合間苗定苗和補苗進行;第二次苗高30-40cm,結合培土補苗進行。第三次,開始出現花蕾時進行,開花期間應該拔除雜草,保持玫瑰茄地清。當苗長至10cm以上時出現兩片以上真葉時進行間苗,掌握拔小留大、拔弱留壯的原則,每穴留苗2-3株。待苗長至20cm左右時定苗,中上肥地,每穴留1株,破地、瘦薄地每穴留2株。

玫瑰茄 第5張

5、施肥

施肥宜早不宜遲,第1次中耕時每畝用尿素、複合肥或硫酸氨8-10kg,距離茄株5-10cm處穴施。茄株現蕾後,若苗勢差,可結合第2次中耕再補施氮素化肥5-8kg。

6、病害防治

蟲害:玫瑰茄苗期常有菜青蟲及小造橋蟲發生爲害;現蕾期常有蚜蟲、葉蟬爲害。可用氧化樂果1500倍液防治蚜蟲和葉蟬;敵敵畏2000倍液防治菜青蟲和小造橋蟲;爲保證花萼品質,防止殘毒遺留,茄果採收前1個月停止用藥。

病害:主要病害有枯萎病、根腐病和白化苗,防治枯萎病,需要做好茄地輪作,選用抗病品種。根腐病常在排水不良、施肥不當的情況下發生,要注意開溝排澇,把好施肥技術;白化苗多發生在瘦薄地僵土上,要注意培土施肥,疏鬆土壤,增施肥料。

玫瑰 玫瑰花語
相關內容
熱門圖文
最近更新